Skip to content

清热凉血药

143.生地黄

  • 别名: 地黄、生地、地髓、原生地、干地黄、苄、芑、牛奶子、婆婆奶
  • 性味归经: 甘苦,凉。入心、肝、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5~25克,大剂 50~100克,熬膏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脾虚泄泻、胃虚食少、胸膈多痰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治阴虚发热,消渴,吐血,衄血,血崩,月经不调,胎动不安,阴伤便秘。鲜地黄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;用于热风伤阴、舌绛烦渴、发斑发疹、吐血、衄血、咽喉肿痛。生地黄清热凉血,养阴,生津;用于热病烦渴、发斑发疹、阴虚内热、吐血、衄血、糖尿病、传染性肝炎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

144.玄参

  • 别名: 元参、浙玄参、黑参、重台、鬼藏、正马、鹿肠、端、玄台、元参
  • 性味归经: 甘、苦、咸,微寒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凉血;滋阴降火;解毒散结,温热病热和营血;身热;烦渴;舌绛;发斑;骨蒸劳嗽;虚烦不寤;津伤便秘;目涩昏花;咽喉喉肿痛;瘰疬痰核;痈疽疮毒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

145.牡丹皮

  • 别名: 牡丹根皮、丹皮、丹根
  • 性味归经: 苦、辛,微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 6-12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夜热早凉,无汗骨蒸,经闭痛经,跌扑伤痛,痈肿疮毒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

146.赤芍

  • 别名: 木芍药、草芍药、红芍药、毛果赤芍
  • 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微寒。归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6-12g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不与藜芦同用。血虚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用于热人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目赤肿痛,肝郁胁痛,经闭痛经,瘾瘕腹痛,跌扑损伤,痈肿疮疡。

  • 炒赤芍:炒后药性偏于缓和,活血止痛而不伤中,可用于瘀滞疼痛。
  • 酒赤芍:以活血散瘀力胜,清热凉血作用较弱。多用于闭经或痛经,跌打损伤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

147.紫草

  • 别名: 红石根
  • 性味归经: 甘、咸,寒。无毒
  • 用法用量: 内服:5~9g。外用适量,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胃肠虚弱、大便滑泄者慎服。

  • 主治: 凉血,活血,解毒透疹。用于血热毒盛,斑疹紫黑,麻疹不透,疮疡,湿疹,水火烫伤。 [1] 温热斑疹,湿热黄疸,紫癜,吐、衄、尿血,淋浊,热结便秘,烧伤,湿疹,丹毒,痈疡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

148.水牛角

  • 别名: 牛角尖 沙牛角
  • 性味归经: 苦,寒。归心、肝经。
  • 用法用量:15-30g,宜先煎3小时以上。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 孕妇、中虚胃寒者慎服。大量服用,常有上腹部不适,恶心,腹胀,食欲不振等反应。

  • 主治: 清热凉血,解毒,定惊。用于温病高热,神昏谵语,发斑发疹,吐血衄血,惊风,癫狂。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

模板

  • 别名:
  • 性味归经:
  • 用法用量:
  • 适用体质:
  • 禁忌:

  • 主治:

  • 治病配方:
  • 养生药膳: - -